长白山管理委员会信息公开专栏 >> 长白山管委会办公室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 79114715-5/2022-00920 |
分 类: | 综合政务(其他) ; 通知 |
发文机关: | 长白山管委会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2年07月19日 |
标 题: | 长白山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加快推进三级综合医院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长管办发〔2022〕18号 |
发布日期: | 2022年07月25日 |
索 引 号: | 79114715-5/2022-00920 | 分 类: | 综合政务(其他) ; 通知 |
发文机关: | 长白山管委会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2年07月19日 |
标 题: | 长白山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加快推进三级综合医院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 ||
发文字号: | 长管办发〔2022〕18号 | 发布日期: | 2022年07月25日 |
2. 三级综合医院基本建设标准
附件1
长白山加快推进三级综合医院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清单
序号 |
工作任务 |
内容 |
措施 |
牵头单位 |
配合单位 |
责任人 |
负责人 |
完成 时限 |
1 |
硬件建设 |
一期工程:医院形成自身的传染病救治网络,提高医院平战转换的能力,加强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与现有的发热门诊形成互补,充分发挥医院在长白山地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的重要作用。该项目建筑面积15560㎡,设置床位数128张,一期工程设计6层,其中地下1层,地上5层,采用“三区三通道”布局方式,统筹安排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设置可转换病房、负压病房、抢救室、透析室、二级实验室、重症ICU、儿科、CT室、负压手术室、独立高压氧仓(上下两层、600㎡)、医疗垃圾暂存间等,计划2025年完成。 |
2022年12月完成可研、土地预审、项目立项; 2023年2月完成土地审批划拨、规划设计、图纸设计、环境环评、辐射环评、水土保持、地勘; 2023年4月完成项目预算、招投标控制价评审; 2023年5月完成招投标; 2023年6月开工; 2025年7月竣工、验收。 |
卫健局 |
经发局 财政局 规划资源局 住建局 中心医院 |
高俊山 |
张 鑫 |
2025年 |
二期工程: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重视继承发扬中医药传统医学,完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在急危重症、疑难病症治疗上进行临床总结和研究,形成服务优势和特色,满足特需服务,适应市场需求,提供康复治疗,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作用。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8000㎡,设计床位数320张,设计6层,地上5层,地下一层,其中地上主体楼2栋每栋10000㎡,地下连体8000㎡,污水处理站80㎡,地下设生活水池、消防水池,洗消供应室等配套设备设施。计划2026年完成。 |
2024年1月完成可研、土地预审、项目立项; 2024年8月完成土地审批划拨、规划设计、图纸设计、环境环评、辐射环评、水土保持、地勘; 2024年12月完成项目预算、招投标控制价评审; 2025年2月完成招投标; 2025年3月开工; 2026年12月竣工、验收。 |
卫健局 |
经发局 财政局 规划资源局 住建局 中心医院 |
高俊山 |
张 鑫 |
2026年 |
||
2 |
软件建设 |
学科建设 |
加强学科建设,正确定位,科学布局。结合自身优势,制定重点学科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以重点学科发展带动医院其他科室的发展。 2022年充分利用导管室优势,强化胸痛中心建设,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推进卒中中心建设,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血管溶栓,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挽救更多的生命。 2023年依托国医大师张大宁工作站,拓展中医服务范围,成立中医病房,促进中医学科发展;对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合理配置二级学科,成立神经外科疗区、消化内科疗区、儿科疗区、老年病门诊。 2024年成立进一步规范中风、术后、产后等多学科康复系统的治疗,强化中西医联合,探索与省内外知名康复专家交流合作,提升康复能力成立康复医学科疗区、感染性疾病科、药学部等三级综合医院必设科室。 2025年成立输血科、营养科,加快推进医院学科建设全面发展。 |
卫健局 |
组织部 人社局 中心医院 |
高俊山 |
金伟东 |
2025年 |
3 |
软件建设 |
专科建设 |
鼓励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与应用,2023年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创新推广镇痛服务,深入开展分娩镇痛、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术等无痛技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舒适化需求;2024年积极推广妇科、普外科腹腔镜、骨科关节镜、泌尿外科膀胱镜,消化内科胃肠镜微创技术的开展,确保已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稳步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心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医疗技术创新和发展,带动专科能力建设。 |
卫健局 |
中心医院 |
高俊山 |
王润森 |
2024年 |
4 |
软件建设 |
人才培养 |
1.充分利用杭州红会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对口帮扶合作平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发展战略,职工进修与研修相结合,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带动学科建设,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2.加强与中日联谊医院、吉大二院、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三级综合医院协作关系,探索与上级医院全面深度合作,建立专科联盟,设立上级医院知名专家门诊,打造技术精良、服务周到的医疗团队。 3.针对医院学科人才梯队不健全,年龄和专业技术层次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继续立足于医院和人才长远规划和发展方面,重视学科带头人建设,有计划选拔培养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重点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使人才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化。 4.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以劳模创新工作室建立为契机,培养更多的爱岗敬业、业务精通、创新钻研的知识型、技术型、专家型人才,也为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技术人才搭建创新平台。 5.加大继续教育资金投入。充分发挥院内专家的传、帮、带作用,积极鼓励科室内的小讲课;坚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技术交流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习;鼓励医院职工自学,进行国家认可的学历教育;鼓励申报课题,专研业务,对新技术、新项目的主持完成人予以奖励,同时鼓励临床医生撰写论文,并按相应标准进行奖励。 |
卫健局 |
组织部 财政局 人社局 中心医院 |
高俊山 |
孙凤军 |
2025年 |
5 |
软件建设 |
引进人才 |
1.畅通院校合作通道。加强与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践交流,与省内医学院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合作。 2.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实现个自我价值的平台,建立公平、合理的晋升机制,健全的奖惩制度,优化环境吸引人才。 3.优化人力配置。对医学毕业生和初级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多形式、多渠道招聘模式,依据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主动到各医学院校或面向社会招纳贤才,同时加大医院的宣传力度。 4.积极争取上级人才引进政策,增加财政投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助推人才引进步伐。 5.引进护士128人、临床药师3人、临床营养师3人、工程技术人员6人、临床、医技、药剂人员240人。 |
卫健局 |
组织部 财政局 人社局 中心医院 |
高俊山 |
孙凤军 |
2026年 |
6 |
软件建设 |
制度建设 |
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落实局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制定医院发展规划,完善医院管理章程,规范各类规章制度,明确管理体系工作职责,健全医院决策机制,把党的领导和建设融入医院管理全过程。 |
卫健局 |
中心医院 |
高俊山 |
金伟东 |
2023年 |
7 |
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落实医疗质量安全院科两级责任制,组建各大医疗质量安全委员会,发挥职能作用,决策、决议符合医院发展方向,对专业性、技术强的决策事项提供技术咨询和可行性论证,为医院各专科发展搭建平台,不断强化质量安全,持续提升诊疗服务,用更精准、更规范的医疗服务,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
中心医院 |
—— |
金伟东 |
王润森 |
2024年 |
||
8 |
软件建设 |
制度建设 |
健全落实民主管理制度。让职工受到充分尊重,职工收入水平与医院发展同步提高,让全体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满足年轻职工的心理需求,实行人性化管理,提升职工幸福感、获得感,增强职工对医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建设发展医院的责任感、使命感。 |
卫健局 |
中心医院 |
高俊山 |
孙凤军 |
2025年 |
9 |
完善激励机制。深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改革试点成果,突出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建立健全以优绩优酬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合理提高人员待遇,完善卫生职称改革,提升职业发展空间,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统筹考虑。 |
卫健局 |
财政局 人社局 中心医院 |
高俊山 |
孙凤军 |
2025年 |
附件2
三级综合医院基本建设标准
内容 |
三级医院 |
|
本标准是审定三级医院资格的必备条件,医院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三级医院设置标准。 |
||
规模 |
床位标准 |
≥500床。 |
建筑面积标准 |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86m2/床,建筑面积≥4.3万m2。 三级医院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或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86平方米,门诊每诊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9平方米。 |
|
用地面积标准 |
109—115m2/床,用地面积≥5.75万m2。 |
|
科室要求 |
科室设置 |
一、一级临床科室 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感染性疾病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中医科。 二、二级临床科室 按照三级医院建设标准应至少设置16个疗区。 内科:至少设置7个科室,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以上科室必须为独立疗区,至少设置床位30张。 外科:至少设置5个科室,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以上科室必须为独立疗区,至少设置床位30张。 妇产科:应设置妇科、产科以上科室必须为独立疗区,至少设置床位30张。 儿科:应设置儿内科、新生儿以上科室必须为独立疗区,至少设置床位30张。 其他:必设ICU病房(室)、CCU病房(室),三级医院ICU、CCU床位2-8%,ICU、CCU至少设置床位10张。 三、医疗技术科室 至少设有药学部、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手术室、病理科、输血科、营养科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 四、其他科室:预防保健科、消毒供应室、病案科、信息科、医学工程科。 |
科室要求 |
人员配置 |
1.每床至少配备1.3名卫生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10%。 2.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在编护理人员数不少于卫技人员总数的50%。 3.各级临床科室至少应具有1名主任医师职称的医师,并具有明确的专科技术团队,三级医师数量配备合理。各医疗技术科室至少应具有一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 4.至少配备5名临床药师。 5.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5%。 6.临床营养师不少于3人。 |
急诊科 |
一、急诊床位数 1.抢救床位占核定床位数的百分比(含EICU):三级医院≥1.2%,EICU不少于3张,应1.2%×500=6张。 2.急诊床位数(含留观和急诊病房床位数)占核定床位数的百分比≥2.0%,应2%×500=10张。 二、人员设置 1.EICU医生每床至少配备1.15以上(4名EICU医生),急诊科护士抢救床每床至少配备2.5以上(15名护士)。 2.急诊内科医生5人,急诊外科医生5人,急诊科护士每床至少配备0.6 以上(6名急诊护士)。 |
|
输血科 |
1.三级以上医院输血科按一级业务科室管理。 2.三甲医院面积:≥150m2。 三乙医院面积:≥100m2。 三级甲等医院7人以上。 三级乙等医院5人以上。 |
|
检验科 |
面积1200m2以上。 业务:血液、体液、临床生化、临床免疫的检查项目、分子生物学技术(PCR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 |
|
病理科 |
1.基本科室要求: 接诊室、标本存放室、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诊断室、免疫组化室、分子病理检测室等。 病理科医师按照每百张床1—2人配备,病理科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按照与医师1:1的比例配备。 2.病理切片保存时间≥15年。 3.蜡块和阳性涂片保存时间≥15年。 4.阴性涂片保存期限为1年。 5.组织标本保存期限为报告发出后2周。 |
|
ICU |
三级医院ICU床位2-8%;原则上不少于6—8张床位设备、设施配备及符合规定。 |
|
护理单元 |
全院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95%以上,普通病房平均实际床护比达到1:0.4。 |